|
隨著價格的再次回跌,7月份最后一絲希望慘淡落幕。進入8月份,市場走向到底如何,商家如何操作,價格反彈失利進而“夭折”的前因與后果是什么,一路走來鋼市到底缺失了什么……值得我們思考。
其實早在螺線和熱卷率先反彈的時候,早已注定此波反彈不會長久。而中厚板及冷軋板卷更是不溫不火,甚至弱勢下調格局還在延續。股市、期鋼、電子盤等資本市場的先漲后落,也預示市場的好轉并非一蹴而就。
從近幾日鋼材現貨市場走勢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。價格反彈不過3~5日時間,而且這次反彈并不是全面反彈,僅個別敏感品種略有反彈。就反彈力度看,也不是筑底性反彈。成交并沒有因為價格上漲出現明顯的改善,表明市場在經歷連續的下調過后雖有反彈的需要,市場心態方面也存在反彈的愿望,但顯然支撐性因素并不牢固,上漲動力也并不那么強勁。注定了這是一波短暫的技術性反彈,曇花一現而已。
下游產業不景氣、資金緊張、高產量、高成本、低需求等困擾鋼市的問題還擺在那兒,想就此反轉也并非易事。但造就市場低迷的因素還遠不止如此。隨之而來的是信心的嚴重缺失。信心的缺失不論在上游、下游還是中間商那兒都一樣存在,造成恐慌拋貨、低價銷售現象屢見不鮮。
而且就鋼廠來看,雖有減產救市的想法,但實際行動遠遠沒有達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效果,鋼廠開工率依然保持在高水平。要想市場實質性好轉,要么鋼廠減產到位,要么需求釋放到位,單純性依賴國家降準、降息等對鋼材市場不疼不癢的宏觀面政策救市的可能幾乎為零。從前幾次國家這方面的動作來看,鋼市對于政策利好的反應正在不斷弱化。而對于汽車、家電等下游行業的補貼政策來看,實施效果與市場預期明顯偏低。還有各地對房地產救市的屢屢承壓與遇挫,這些因素都注定了鋼市需求短期難以明顯好轉。
而無論缺失哪一點,市場反彈都不會特別順利。因此,對于鋼貿商來說,還是借機出貨為上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