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先是在兩月時間內,股價大漲180%;而后又是兩月時間股價暴跌46%。自2012年年初開始,*ST鋅電就在投資者面前上演了一幕幕怪現狀。
據了解,1月9月,*ST鋅電股價跌至6.01元,而自此日開始,股價一跌狂漲,至3月7日漲至16.8元,按此計算,兩月時間內漲幅達到約180%;而3月7日開始,公司股價開始不斷下滑,至5月8日,收于9.02元,兩月時間內,跌幅達到46%。以公司總股本計算,3月7日至5月8日的兩月時間里,公司市值已蒸發逾14億元。
鋅價走低自有礦產量有限
*ST鋅電年報顯示,公司2010年和2011年凈利潤均出現虧損,其中,2010年虧損約1645萬元,而至2011年,虧損面積急劇放大,凈利潤虧損約為2.8億元,較上年下降1618.31%。對于虧損的原因,公司解釋為產銷規模未達預期、生產用煤炭價格成倍增長、公司自有水電站發電不足,導致大量生產用電外購等。
由于連續虧損,公司被披星戴帽。雖然一季報顯示,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實現扭虧,且預測上半年業績較同期有明顯改善,不過,有分析人士在接受采訪時認為,*ST鋅電年內能否扭虧,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鋅價格是否出現震蕩上漲,而目前看來,鋅的價格仍然在成本價附近。
分析人士對本報介紹,目前鋅價的支撐主要來源于成本支撐,無自產礦的冶煉企業精鋅生產成本為15000元/噸,逼近期貨價格;并且從外盤來看,LME(倫敦金屬交易所)鋅價在經歷動蕩之后,重回2000美元/噸,此價格為本年度全球主要礦產、冶煉廠商指定的加工費基準價,而且鋅下游復蘇緩慢,綜合考慮,對于鋅價走勢持謹慎觀望態度。
具體到*ST鋅電的情況來看,雖然公司主營業務中也有鉛精礦及鍺精礦,且毛利潤可觀,但營收份額卻非常有限,其中,鉛精礦營收更是較上年度大降81.71%。
此外,一季度極度低迷的鉛鋅礦加工費使得冶煉利潤大幅下滑,迫使部分冶煉企業停產檢修,鉛鋅冶煉產量也出現多年來同比下降,一季度精煉鋅和精煉鉛產量同比下滑5.7%和8.7%。同時,由于下游消費不濟,鋅價持續低迷,與此同時,國內鋅精礦的加工費也不斷下降。
種種跡象顯示,鋅價長期來看并不樂觀。亦有券商研報認為,如果鉛鋅價格能回到1.8萬元/噸上方,*ST鋅電業績可實現扭虧,而綜合公開資料顯示情況來看,目前鋅價在1.53萬元/噸徘徊。
年內淘汰32萬噸過剩產能
不過,對于*ST鋅電而言,除成本倒掛的困境之外,行業的產能過剩危機也不容小覷。2011年全球鋅市供應過剩513,000噸,而2012年我國鋅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為鋅冶煉32萬噸。“目前,我國鋅的生產正處在產能過剩的困境之中,國內產能過剩呈現出一個結構性特征。”
受此影響,行業內公司整體業績欠佳,A股中以鋅相關產品為主營的公司近來業績不佳,在有色金屬行業中平均負債率最高。目前受國內外宏觀經濟放緩的拖累,鋅需求受到遏制,鋅價持續低迷。同時國內鋅產量和庫存也處于較高水平。供需矛盾決定了鋅價在短期內難以大幅上行,相關公司業績將會受到拖累。
具體到*ST鋅電來看,分析人士認為,*ST鋅電整體規模不大,資源自給率也不高,依靠重組預期不斷刺激股價,但是隨著炒作潮的退去,*ST鋅電缺乏增長的動力。在證監會加大退市管理的情況下,*ST鋅電的退市風險不斷增加,加上市場不夠景氣,導致*ST鋅電處于風雨飄搖之中。
對此,行業人士建議,資源類公司的業績與資源價格以及加工能力密切相關,在目前鋅價不夠景氣的背景下,積極加大鋅礦的深加工能力,通過延伸產業鏈提升公司業績才是推動公司走出困境的主要途徑。
股價屢屢破發
雖然行業背景及公司基本面都不容樂觀,但*ST鋅電的股價走勢卻讓投資者動容。據央視報道,在重組預期等概念的作用之下,*ST鋅電股價曾出現大增大降的走勢,堪稱“瘋狂”。
對于*ST鋅電股價近期持續下跌,分析人士認為,也反映了整個板塊的情況:“最近一段時間以來,ST板塊因為受到退市傳聞的影響,很多股票都走出這種快速下跌的走勢,這種走勢反映了公司對于業績下滑、退市要求的預期”。
但是,自2007年上市以來,*ST鋅電長期處于“白菜價”,2008年,公司股價一度跌至3元左右;而截至目前,公司股價也已跌破發行價。
“從基本面上看,*ST鋅電重組的預期不明朗、公司有退市的風險。”有分析人士對本報介紹。